HOUSE MD

除了睡覺可以連續9小時,看HOUSE MD也可以。友人給肥友,肥友給我,我放工後6點多到家,襪也沒脫就看到淩晨4點,只吃面包,間中停下沖涼5分鐘。

HOUSE MD雖然好看,但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對那些信奉天才主義的人來說。

戲中的男主角House醫生是個天才,負責診斷內外專科醫生都不能搞掂的怪病。因為他太好料了,所以可以我行我素,在醫院不用穿醫生袍也不要緊。

好料的人性格當然古怪,不然世上就不用有這麼多人要標榜自己有很多怪怪的想法、與眾不同、cre-AAA-tive、alternative(另類,曾在90年代初流行過)…

當然,也不會有“藝術家脾氣”這種說法了。

因為世上有太多不好料卻又要扮好料的人,所以HOUSE MD的收視率才會這樣高。天生不好料,幻想一下自己是House也爽。

其實要扮好料也不是太難。我從HOUSE MD那邊取經,再modify了一點:

時不時就大庭廣眾挖鼻糞(形象特出)
老板說一你就說二(獨立思想)
每天遲到工作(違反規則)
盡量得罪同事(天才都是難以理解的)
強忍性慾並與異性同性保持距離(天才都是孤癖的)
扮思考時設計一些特別動做,咬手指太普通了,就用回挖鼻糞吧(天才都容易陷入深思,他一深思,背景音樂就來了,暗示他將解開天大的謎題)。

不過請緊記,尤是是天才主義者或馬來西亞INTEL的普通工程師(美國總部才需要天才):只有戲中的天才才會如此有型,你試試看以上所說的,包你被炒。(在家創業的天才另當別論)。

就在此打住,今天看HOUSE MD看到累了,明天試試遲到工作看會不會變天才。

RATATOUILLE- Skinner

Skinner是戲中出色的角色,可恨、抵死又愚蠢。

據知,動畫畫家在創造一個人物時,通常都會找個真人樣版來跟。難道世上真的有像Skinner這種衰樣的人?

單看Skinner外表,就想賞他兩拳。矮小的身材卻有著最高權力,凸出的大眼配合過份修理的胡須,時時扮出好不神氣的樣子。

他一開口說話更不得了。

世上真的有這種衰樣臉的人存在。不用去外國找,檳島Vistana Hotel旁的Khaleel就有一個。

他通常帶著白色songkok,還是kopeh,我不清楚那帽子叫什麼,站在櫃檯收錢。剛才我就差點忍不住賞他兩拳。

大家有空的話,不妨去看看。

外星生物

看了兩出電影,都興外星生物有關。把外星生物拉下水,要怎樣解釋都可以,根本不需提出疑問。

比如,在F4中的銀色外星生物到底有沒咕咕叫?看來沒有,就算其實他是有穿衣的,那也應該腫一堆起來才對。

不用問了,因為他是外星生物呀!要用到咕咕叫時,自然就會用人類不理解的方式伸出來。

Transformer是在昨晚看的。怎樣解釋普通大小的車變型後,會成為那麼大只的機器人?

看到那樣大的能量Cube變成手都可以抱住的體積,就只道又不用問了。

Transformer們身上的物質都是超乎人類的科技,隨便搬出量子力學、生物金屬……這些名詞,我們又知道:不用問了,那是外星科技。

沒看過第一出的卡通版Transformer,所以昨晚才知道原來Transformer們來到地球時是脫光光的,他們可以模仿訪任何地球上的任何機器。

兩出外星人的戲有個共同點:原來外星人也有著人類的良知,和自我牭牲的精神。

好奇,不知以身型大取胜的臭人王Megatron能不能依噢依噢就變成震動棒?

不用問,答案是肯定的,別忘了,外星生物!外星生物!

Bridge to Terabithia

如果女主角不死,即使最後離開了男主角,那麼戲就不好看了。因為這樣的事情,現實都有得你看,就是所謂的兩小無猜。

男女主角,Leslie和Jess,那個是男那個是女的?我看,原版小說作者Katherine Paterson別有用心。

最後Leslie扮泰山過河往Terabithia時跌進河淹死了,Jess才建了通往Terabithia的橋。Leslie其實是Jess的自我與現實連接的橋樑。

這是一出有關自主性的電影,天份可能會遭不良的生長環境埋沒。男女主角都有特出的天份,我偏愛女主角,樣子、說話的節奏、想法等,都令我變成戀童狂。

從小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天份,若真被發掘,可能將有所成就。但真正有天份的人的自主性應該特高,環境的影響只是部份。

Leslie早死,驗證了古人的話:天妒英才。

而戲內的丑肥女,即使有所領悟及悔改,發揮善心用體力幫人,但長大後最多只能當樹精巨人罷了,當不了皇后的。

300

與女友去看300。不是種族歧視,但入座時看到坐在我們後面的是5個一伙的馬來友族年青男子後,我就知道又不能好好看戲了。

戲還沒開始,他們小聲談話,戲開始後又繼續,搖來搖去的次數也不少,女友看來不很高興。

15分鐘後我聞到一股腳臭味,肯定是來自後座,這也不是種族歧視。我建議女友換到旁座,雖位置不好,但至少可以安心看戲。

我起身望了友族一眼,其中一名果然脫了鞋把腳放在椅背上,就是女友的座位椅背,令女友整晚都不開心。

說回電影故事。

其實也不怎麼好看,故事流程像電腦游戲,打完一關又一關,壞人王像阿倌同性戀。

可能是改編自Frank Miller的漫畫,所以竟然有奇丑無比的怪獸出場。

看到一半我就覺無聊,開始分心。若不是與女友看,而是與數名朋友看不知幾好……

那時,戲院內會真正上演300。我們與友族同胞都會同時幻想自己是肌肉發達的spartan,勇敢殺敵。

畢竟,沒有人願意當壞人或怪獸,包括馬來人。

The Last Kiss

雖然電影打著“You’re never too young for a midlife crisis“的文案,但我覺得這樣寫太“正面”了,因為“crisis”(危機)一字含有“可解決”性。

不然,就不會出現“危機管理”這樣煞有其事的課程了。

也許我心理變態,所以把故事解讀為“對男人來說,婚姻是恐怖的。”

戲內描述婚姻在人生命各階段內(婚前婚後或結婚20多年後),會以不同的樣子出現,但同樣恐佈。

男主角在婚前擔心婚後失去自由,生命再也沒有驚喜,所以輕易就被主動的女學院生引誘上床(這段屋友最喜歡,他喜歡這樣的女子)。

另外,男主角的3名死黨也因感情失敗、婚後不能頂老婆的脾氣、性伴侶安排見家長而決定出走流浪。

我看到男主角最後哭喪著臉求未婚先孕的女友(孩子是他的)原諒時,就站起身大罵爛片然後回房睡覺了。

結劇是什麼?我不知道。但猜想也必然是:所有crisis都被解決,危機管理課程真有用!

我比較喜歡像《Closer》這樣“人生無奈”,讓對號入座的人會咬牙切齒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