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9)

出版報紙已不再賺錢,報館該重新定位,或許可換變成媒體及活動策劃公司,搞旅遊搞保健可能還更容易賺錢。出版報紙變成副業,大大縮減採訪部的人力,出版數量由收入和開支平衡來決定,內容以整理事件為主,撰選特定題材,鎖定小眾市場,服務真正願意閱讀的讀者,或許這樣一家報館才能繼續生存。

報紙會慢慢變成周刊,然後變成雙周刊,月刊,直到老報人心中的情意結慢慢被磨滅。。。或許還剩那麼一點點,於是一年一度搞個年刊,回顧一年來發生的大事件。

紙媒會死亡,但新聞不會,資訊會繼續在網上廣傳,記者這份工作仍然會存在,而且人人都是記者。報館沒有選擇,為了收入和平衡開支,只能裁減記者人力,移居網媒,並僅專注在特定的領域,其餘內容需由公眾提供(如果仍然要包羅萬有)。

紙媒在北馬有20個記者,採集的內容包羅萬有;專注在政治新聞的網媒在北馬僅有2個記者。問題在於,紙媒需不需要包羅萬有?一般人若買份報紙,或瀏覽特定網站,他一天真正能閱讀的新聞又有多少?一般人在一天內接收的資訊可以很多,簡短、零碎的資訊,但有多少個人能在一天內仔細讀完10則每則600個字的新聞?

從讀者接收資訊的習慣看來,報紙已沒有功能,除非它的出版僅是為了讓人「翻」,而不是「讀」。

減紙裁員這回事已在發生,但當紙媒還能賺一些錢時,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宣布2025年停止出版報紙,全面移居網媒。

如果有了這目標,現在就需開始選擇未來要專注的報領域,比如政治與教育,放棄其他新聞比如社會及社團新聞、娛樂和體育新聞。這麼一來,就可以進一步減紙裁員,再來就是依據廣告收入的下跌,減少出版的份量。縮小,在2025年前有規劃地縮小,縮剩僅足以應付2025年的新聞網。

僅靠網媒,一家報館可以生存嗎?什麼生意都好,只要收人和開支平衡就可以繼續。紙媒現在面對的問題,就是收入大幅度下跌,開支和收入漸漸不平衡。更慘的是,還會為一則免費新聞的高點擊率而興高彩烈一番。

關於工作(8)

2 thoughts on “關於工作(9)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