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興助興2

“50年了,國陣尚受人愛戴是因為它帶來了發展。”雙溪檳榔區州議席國陣候選人雷瑞祥說,馬來西亞的國陣是唯一一個可以執政50年的政黨。

雷瑞祥也說,目前的大學教育機會已大大被提高,國內有18間國立大學和眾多的私立大學,僧多粥少和固打制已不復在,只要選民的兒女可以讀,就一定有得讀。

這個更好笑。

雷瑞祥使出中英雙語致詞,呼吁華社遵循“藍海策略”。

雷瑞祥說,華社不該把巫籍同胞視為競爭對手,巫籍同胞也不該與華社敵對,因為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該把目標設在全球,與全世界競爭。

 “we have to think global!”他說,若我們和巫籍同胞互相競爭,就像在水溝里相爭,我們應該去大海…藍海策略!

選民別蠢

謝寬泰:目標不明確,“行動黨自爆3矛盾”

“林冠英說本身的政治作風與父親林吉祥不同,這是否意味著林冠英認為自己父親的作風已過時?若行動黨林氏父子倆的作風如不一致,是第一個矛盾。”(這句子有點問題,所以很難去評論,但盡量。)

黃梨和芒果都是水果,但是不同種類的水果。如果你硬爭論將他們滲在一起會不會 好喝?那就見仁見智了。怎樣都好,這都跟矛盾這兩個字無關。

“行動黨曾指巫統才是敵人,不是馬華,也不是民政,之后又因承認巫統的強大,則把矛頭對向馬華和民政,所以到底行動黨的目標是誰?這是矛盾二。”

目標是巫統,把矛頭對向馬華和民政是達到目標的方式。這也跟矛盾這兩個字無關。

“行動黨與人民公正黨的議席分配,在檳州有40個席位中,行動黨得19席的分配,公正黨則21席。如果40州議席全讓行動黨與公正黨胜出,“公正黨不就成為行動黨的老大了?,這是矛盾三。”

誰變老大都與矛盾這兩個字無關。

我不是在力挻行動黨,只是愛分辦是非。也許是記者沒把謝寬泰的原意寫出,或也許是謝寬泰不明白矛盾是什麼意思。

我相信民政黨絕不是亂了陣腳,才拼命挖東西攻擊行動黨,企圖迷惑愚蠢的選民(不難在咖啡店里會聽到uncle向朋友吹水:“DAP自爆3大矛盾!你們道在那里嗎?…)。

可能失敗的科學試驗

今天看報紙時發現一新聞:因為太空船的不完美降落,我國太空船搭客在太空上所做的蛋白質結晶什麼的試驗成果可能被搞壞了。

後來我發現,很多人看了這則新聞後的第一個反應,是建立在不信任政府的情緒上,包括我。

我們不知道那個太空科學試驗成果到底有沒有真的被搞壞,也無從真正知道,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

誰出來發言證實都好,我們都可以選擇相信他們是在說慌,或他們吃錢(這種猜疑在我國比較普遍,而且容易被接受)。

“我們的順風車搭客其實並沒做什麼科學試驗。現在政府在找下台的方式,不然反對黨的人將會要求政府公布科研成果。”

這樣想有趣得多,應該可以成為在咖啡店里車大炮的話題。但爽是爽,我們還不能一口咬定科研成果已壞了。

我國正促進世界經濟的成長,以後若有任何國家要發射火箭上太空,他們一定會保留頭等座位給我們這個VIP客戶。

媒體媚誰?講座會


圖說:媒體的表現令歐陽文風悲從中來?

(檳城7日訊)歐陽文風的“媒體媚誰?”講座會變成“媒體大享”丹斯里張曉卿旗下的記者和“反壟斷”派的“輕火力辯論會”。
 著名同性戀者、牧師、社會學家、作家歐陽文風于昨日受邀前來檳城韓江學院開講。
 當晚的出席者多是媒體工作者、傳播系學生和一些關心媒體發展的朋友們。雖然只有約百人,但場面絕不冷清。
 因為,今日的座席上分別坐著“媒體大享”丹斯里張曉卿旗下的記者,和“反壟斷”人士。
 在問答環節中,歐陽文風表示希望出席者發表意見。《星洲日報》的資深記者周新才發表了長達約10分鐘的言論,希望“反壟斷”人士可了解事情的另一面,贏得了出席者的掌聲。
 講座會主持人丁國亮在周新才講完後,馬上要求作出回應,使場面加溫。
 歐陽文風嘗試在兩人的言論中挑出可交流的論點,並多次強調需以理智態度看待“壟斷事件”。
 《星洲日報》的另名記者張燕芬認為,在談論“壟斷事件”前,我們必須先真正了解“壟斷”的定意。她提問,除了張曉卿旗下的4家報館,消費者還有另2家中文報可選,這算不算壟斷?
 “在經濟學(市場學)角度看來,這並不算壟斷。”她說。
 歐陽文風回應,在張曉卿開始進行收購時,《東方日報》尚未冒起,當時市場已很接近壟斷。但他不否定,我們有必要聽取經濟系專家的意見,了解“壟斷”的定義。
 最後,前《星洲日報》記者兼現任韓江學院副院長黃妙鸞出來“打圓場”。
歐陽文風也說:“講座會的結束好像只是個開始,兩派人應進行更多交流。”

一人一偉論

歐陽文風
 在壟斷的事件上,我們要對事不對人,認清禍首是誰?錯不在張曉卿或《星洲日報》,這是個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問題。
 我們不能改變這市場,但我們可以立法。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求政治家、政府立法,阻止壟斷的現象。若他們不肯,那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
 我們需理智地認定問題,而不是針對其旗下的記者,他們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同業。
 新聞同業在這時更需站在一起互相扶持,當然,除非他們說壟斷是好的,但相信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支持壟斷。
 在情緒上,我們都有護主的心態,但我們必須讓它沉澱下來,以和平、理性、冷靜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我們必須把《星洲日報》和張曉卿分開來看,很多《星洲日報》高層就是做不到這一點。
 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


 
《星洲日報》資深記者周新才
 反壟斷人士在說張曉卿壟斷前,應該看清一個事實。其實是出版准證壟斷了整個報業,當權者一個電話就可以改變報章的封面新聞。
 單從學術角度出發的批評會與現實脫節,我們該認清現實在那里?當初我當記者時,市場上共有8家中文報,現在只剩6家,我們更應好好愛護這些報章,一些運動只會對它們造成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都愛上網閱報,如果關心、支持中文報的話,就請多買幾份,或在中文報上打廣告。
 “你們說星洲被壟斷?我告訴你們,我在5家報館當過記者,星洲是唯一能讓我暢所欲言的一家。”


 
講座會主持人 丁國亮
 去年反壟斷的運動並沒由任何一個組織來推動。只是有一群擁有簡單概念的人,認為應做些事而引發的。我也不知道這顆“雪球”為什麼會越滾越大,從吉隆坡至新山,再來到檳城。
 非政府組織當時挑戰《星洲日報》一起到國安部反抗出版法令,被人認為是種“找渣”的行為,我認為這需看到底我們用什麼角度看待。
 我也是前《星洲日報》的記者,去年反壟斷的人士當中,也有很多《星洲日報》的學記,難道我不懂里面(《星洲日報》內部)的事情嗎?
 中文報界有一種思維,就是把東西二分法。要就是“壟斷”,要不就是“反壟斷”。
 我反壟斷,結果丁國亮這三個字從此不會再出現在《星洲日報》內。

《星洲日報》記者張燕芬
 微軟會被起訴全因美國法律的問題。美國有項反壟斷法令,但我國沒有。反壟斷人士是否應採取更實際的行動,去要求政府立法?
 在市場上,我們仍有選擇報章的空間,從市場學的角度看這不算壟斷。也許,壟斷人士或記者在使用“壟斷”這字眼前,應更清楚地定義,避免誤導全國人民。
 

 
出席者黃詠豪
 今晚我不說就會睡不著覺!其實我們可以從美國微軟的案件來了解壟斷的定義。
 雖然市場上還有其他電腦,但微軟被美國政府提控,這是否意味著微軟用其他手段來霸了市場,這值得我們深思。
 有朋友對我說,馬來西亞是個非常支持壟斷的國家,看看電源、家用電訊公司就好,我們只有一個選擇。
 雖說壟斷,但我最欣賞的還是《星洲日報》。它有大報的風格,我一份可重看6次,不像一些報章,根本不能看!我看了15分鐘就發覺沒東些看了,希望他們會開掘新方向。
 

 
韓江學院副院長黃妙鸞
 年輕的朋友們沒在新聞界上工作,也沒體驗過走在鋼索上工作的感受,所以才可站在較高格的平台上吶喊。
 《星洲日報》記者周新才所說的都是對的(對不起,這段是misscoded了,黃妙鸞是向出席者解釋為何周新才會說那番話,並表示周新才是個通才記者)。他在報界工作多年,經歷了報館倒閉,沒飯吃的苦日子。
 但我也不否定年輕人的聲音的重要性。因為若一個社會沒有年輕的聲音,那這個社會就沒救了。
 媒體工作者應用有限的空間去突破無限。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講座會,希望不會反而增加了誤會。

圖片:


圖說:媒體工作者認真聆聽,眼睛眨也不眨。


圖說:周新才發表了長達約10分鐘的言論,引起出席者的留意。

小盈瀛2

那天各報章都有小盈瀛的母親在被保釋時,用粗口罵記者的新聞。她邊哭邊罵人的臉很兇,又丑,又被鏡頭拍下,並上了各報的封面。

有名友(女)性朋友後來遇到我時說,小盈瀛的母親很“殘”,她罵記者粗口,那副臉看了真令人討厭。

其實,那天我有在場,事實並非如此。小盈瀛的母親會罵記者粗口是有原因的,是傳媒太過份了。

我們從A點跟到B、C點,像狗一樣緊緊跟著不放,鏡頭離她只有數尺,閃光燈像子彈。而我們的理由是天大的:我們只是在做工。

但又是誰給了我們這種權利?老總嗎?也許,我們都因照顧飯碗了失去了同理心。

上圖粉紅色衣的就是小盈瀛的母親,即是這案件中的被告之一。那天的封面新聞,是媒體們間接製造的。

小盈瀛

小盈瀛的案件就像電影《血鉆石》中的那顆罕見鉆石,讓萬人瘋狂爭奪,為了自身利益互相傷害。

這種互相殘殺的情況從小盈瀛失蹤開始。她母親借馬華馬華政黨召開記者會,曾把矛頭指向丈夫的弟弟,最後峰迴路轉,她與男友被警方懷疑、逮捕。

報章讀者都在追讀討論此案。不知你們有沒留意,媒體只報導女嫌犯的事情,完全沒提男嫌犯的背景?

因為媒體只掌握女嫌犯的背景,加上她家人又主動召開記者會,導致女嫌犯變成了焦點。

最後讀者們把她當成了謀殺親生女兒的兇手。

小盈瀛的父親回國後,小盈瀛祖父找來反對黨介入,但據知小盈瀛父親有民政黨背景,反對黨最後也錯失“良機”。

不然,相信會借助小盈瀛祖父對馬華的不滿,而有所言論。

因小盈瀛案件,報章在那一週內都很好賣。記者挖新聞挖到“江郎才盡”,但館方不甘錯失商機,導致各報章都亂炒一番,方向已從新聞轉向迎合讀者的八卦心態。

連一直都得以把持立場的《星洲日報》也疑因報份銷量而動搖。據知,幸在一名英明主任的叫罵下,總社才如夢初醒。真悲哀。

再來,《光華日報》和《光明日報》在紙上筆戰對罵,你說找到兇器,我求證沒有後就告訴大家你亂來。《南洋商報》和《中國報》這姐妹報也因一則新聞而差點產生不信任感。

為了這顆“血鉆石”,旁人都趁機用正義包裝自己的自私,撈取利益,是錢也好,是為了自己爽也好。

案中最無辜的人是誰?是小盈瀛嗎?別忘了,還有小盈瀛“失蹤”時,被人列為最大嫌疑的外勞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