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我不知叫什麼?它屬于敲擎樂器的一種,搖動時會發出沙沙聲,就叫它沙搖吧。
別看沙搖小小,它是一種滿足了很人的上台慾望的樂器,以前我在遊子吟創作坊時就見識了它的偉大。
創作坊相當講究參與感,所以必需傷盡腦筋不忽略一些坊員,讓他們也有機會上台。真不明白為何一些人總是喜歡上台或上報紙?
一些坊員不會任何較大型的樂器、不會唱歌、不能和音、不會跳舞,但也會暗示說自己要上台。偏偏遇上那首歌的背景不需人扮街燈,那沙搖就出場了。雖然那首歌根本不需沙沙聲也不會死的。
我不否認在一些編曲中,沙搖的確重要,不過,在我舉的例子中,沙搖展現出了它的奧妙:可有可無。
編歌小組的組員也功不可沒,他們巧妙地安排了一個多余的人上台,又把他搞亂全體編曲的風險減至最低。當然,若出了令人難以忍受的亂子,那最後一招就是,從控製台那邊消掉他的麥克風。
這招最絕,因為台上的“沙搖大師”根本不會發現,他還會繼續陶醉地搖著,也不忘老遊子的教誨:“上台要保持微笑。”
愛上台並非犯罪,只是我過于認真又愛酸人。參與感!最重要的還是參與感!因為小小的沙搖和智者們的巧思,我們的沙搖大師有了上台經驗,步出社會工作時信心也增加了不少。
謝謝您!偉大的小沙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