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彩霞”和“菩薩”的同行坦言,他因環保而選擇素食,但放棄不了他愛吃的魚,心理很掙扎。
“菩薩”在“彩霞”中現身,叫他不要吃魚。
我認為他會看到“彩霞”和“菩薩”,是缺氧狀況中,心理產生的自衛機制。
他自己選擇了一個偶像(菩薩),對自己施予命令,以讓自己更容易接受“不吃魚”。在理智的情況下,同行無法做出決定(吃不吃魚),在缺氧狀況中,他把理智交了出去,腦袋神秘地運作,給了他慰藉。
“菩薩”是重點,“菩薩”會在“彩霞”中現身,因為戲是這樣做的。
“菩薩”的指示強,還是人的慾望強?我認為同行目前已吃回美味可口的魚肉了。
當晚遊完地府後,我決定找個催眠師來訪問。我認為我經歷的狀況與被催眠一樣。
隔天寫稿時,另一個同行打電話來,說法師要為記者專辦另一場地府之旅。這一次是在法師的中心(店屋),空間更小更封閉。我拒絕了,以免缺氧而死,也不想浪費時間。
數天後翻開報紙,在第二次的地府之旅中,一名同行有強烈反應,還嘔吐,結果上了封面頭條。其中一段寫到法師對於第一場地府之旅中的咳嗽聲作出的解釋。
他說是土地公在咳嗽,其實是我。只是當時他問時,我已跑去抽煙,未能承認自己咳嗽。
接下來我的催眠師訪問出爐。據知法師感到不高興,還向同行埋怨,指我不信就算,卻特地去採訪催眠師。
法師後來又舉辦上天堂之旅,這一次他不再邀請記者隨行,只是在事後才安排記者會。當然,成功上天堂的人數,就變多了。